〔記者楊珊雯/彰化報導〕
「瞎米 ~ 75歲的史豔文竟然得了失智症;還懷疑牽手 – 苦海女神龍有外遇…。」彰化基督教醫院、切膚之愛基金會日前舉辦國際失智症月宣導活動,首度將傳統藝術布袋戲搬進彰基大廳,雖是布袋戲戲碼,但以另類內容演出,將失智症初期症狀,活靈活現的呈現在民眾眼前,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到場參與此衛教宣導活動,也對於民眾預防及瞭解失智症有極大的幫助。
世界衛生組織2012全球失智症報告表示,全球每4秒鐘增加一名失智症病人,而在台灣,失智總人口數在民國100年底估算已超過19萬人;根據衛生署國健局2011年7月公佈的台灣「老化地圖」,彰化縣老年人口高達12.08%,依盛行率推估彰化縣失智症人口約有9,045人。然而失智症所衍生的照顧問題,將造成家庭及社會,醫療及經濟上的沉重負擔。
失智症家屬林孟紜表示,母親常幻聽、幻覺,常告訴她說自己聽到什麼聲音,或是有一隻貓在那裡,還她餵了沒,造成她心裡非常的緊張、害怕,以為媽媽已經瘋了;父母親都如此,家裡因也因此大亂,自己每天疲於奔命,又感覺很挫折。不曉得這是怎麼回事,也不知如何照護,媽媽不但忘了她唯一的女兒,還會向鄰居說這個女人是壞女人、將她的錢拐騙的光了、還把她關在這裡等,自己做的如此辛苦又得不到肯定,又被媽媽誤會,內心真的很痛苦,但是身為獨生女的她,只有用自己的想法去照護的動作。
林孟紜指出,每個家庭最終都會面對家有失智長輩的問題,但千萬不要躲在家裡暗自傷心,要趕快走出來,要趕快參加學習切膚之愛瑞智學堂這個團體的課程,。
切膚之愛基金會執行長詹麗珠表示,彰化縣市即將邁入高齡縣市,失智症病患將隨著年齡倍增,一般民眾對失智症不瞭解,出現失智症初期症狀,多歸於老了就會這樣或老番顛,即使已經影響生活,仍因刻板印象不願意就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失智症患者若能早期發現、早期透過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可延緩其退化程度及維持生活品質,可見失智症社區宣導重要性。
彰基醫院副院長周賢彰表示,此次活動自9月13日起至15日止,為期三天活動包含趣味的闖關活動:海報展問與答、拼圖大考驗,讓民眾了解失智症相關知識及遠離失智症的方法,同時進行失智症簡易篩檢,以早期發現失智症病患,早期轉介治療;並提供便民服務,邀請警察局人員進行指紋捺印及建檔服務;此次宣導活動多樣化的,呼籲社會大眾及相關單位,更能正視老化所引起的失智症,重視失智症之預防、照護及治療工作。
今年國際失智症月宣導活動為融合地文化,吸引大批民眾目光,首度將傳統藝術布袋戲搬進彰基大廳;布袋戲從設計、彩繪布幕、焊接棚架、架設、編寫劇本到演出全由切膚之愛基金會同工一手包辦,一般僅有在傳統的廟口為了「酬神」所演出的布袋戲戲碼,今天以另類內容演出,跟隨著布袋戲劇情,將失智症初期症狀,刻劃腦海,提昇民眾對失智症早期徵兆之正確認知;同時透過失智症家屬的分享,推動大眾同理、支持進而關懷失智者及其家屬,打造失智友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