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文賓 / 玉女 報導】炎炎夏日哪裡去? 106年8月19日上午,一群目前就讀高中階段的14位學生們組成「中一翔鷹團」,利用暑假期間,到臺中市大肚區瑞井國小,帶領二年級至五年級學童認識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同時,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羅署長清水,接受青年志工團隊的邀請,和學童們一起發揮想像力,進行有趣的「自然物拼字」活動。羅署長肯定青年志工的無私貢獻,並表示每個人所付出的一份心力,都會讓臺灣變得更美好,也期許青年的熱情參與,讓志願服務觀念及精神向下扎根。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鼓勵12-35歲青年志工於暑假期間,發揮所長、深入社區、以行動關懷社會。今年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共補助1,556隊(2萬5,673人)青年志工自組團隊,其中臺中市的團隊有189隊,在所有縣市的團隊數及人數排名第2名。其中,「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臺中分會親子一團翔鷹團(簡稱中一翔鷹團)」也成為中心輔導的團隊陣容之一。團隊表示,因長期借用臺中市大肚區瑞井國小作為每月活動之基地,發現瑞井國小地處臺中市邊緣地帶,且學生在環境意識與英語能力較為薄弱。因此該團隊利用暑假期間,為這些學童們用心籌辦三天之英語環保訓練營。
這群青年志工從國小二年級開始就參與生態環境活動,從小培養愛護自然生態的興趣,現在已經是高中生了,他們運用自己的專長及這幾年累積的經驗,回饋給瑞井國小的小朋友們,希望他們也能夠學習如何愛護自己所生長的土地環境。
再加上環境保育已經是全球的普世價值,而英語能力更是往後競爭力的必備要素,在為期三天的志工營隊中,藉由英語遊戲建立其環保觀念,更透過分組討論、戲劇演出、英語歌謠等方式,增進學童的英語能力以及環保意識,由淺至深給予適當的教學,導入環境保育與節能減碳的觀念,並指導英語學習的訣竅,協助他們增進學習英語的信心。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羅署長與學童一起發揮創意,進行「自然物拼字」DIY活動,在校園內撿拾自然物之後,發揮創意製作邀請卡送給家長,並且邀請家長參加營隊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活動,別具意義的卡片,串起家長與學童間美好的暑假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