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玫瑰》新書出版談暨座談會於103年1月20日(星期一)下午在臺中中興大學舉辦,由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廖振富主持,邀請與談人作者吳晟、黃惠禎、楊翠,以及受難者楊逵家屬楊建、泰雅族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一起現身,分享他們的人權苦難見證經驗。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沈長在副主任,特別向楊建及楊翠二位老師致意,感謝楊逵文教協會承接此工作,以最大的熱忱及專業完美地呈現此書。並以《烈焰.玫瑰》一書獻給本書作者,由吳晟老師代表接受。最後沈副主任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及領域的專家,用文字、聲音與影像,呈現白色恐怖這一段歷史,讓下一代了解「過去不能遺忘,讓臺灣落實真正的民主生活與民主社會」。
《烈焰.玫瑰》主編楊翠教授表示:「感謝這本書的作者們,使本書能順利出版;另外,也感謝人權館給予楊逵文教協會機會與學習。」這本書不僅是苦難靈魂的謳歌,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邀請走進歷史傷痛的現場,撫觸猶仍滲血痛楚的傷口,以當下的體溫,暖熱戒嚴歷史的寒冷。
瓦歷斯‧諾幹指出,白色恐怖直到1970年代仍影響許多原住民知識份子,若這些菁英仍在,原住民的歷史想必將改寫,也使得原住民運動遲至1980年才發生。
黃惠禎老師特別分享其研究楊逵之歷程,提到與楊建老師接觸的經驗,《綠島家書》的出土,暖熱了楊建的心,他與父親和解,並以行動繼承父親的志業。楊建則在座談會中敍述父親楊逵對家庭中母親葉陶與兄弟姊妹直接與間接的影響及點滴。他提到父親勉勵其不要為五斗米折腰。
吳晟老師分享其人權詩創作理念,及其創作的人權詩多首,特別將去(2013)年所創作的<和平宣言─致楊建>詩,獻給楊建。
楊建老師表示,這一生未享受到父親楊逵的榮光,而是身為政治受難者的無數苦難以及親子之間的裂痕造成自身的抑鬱與木納性格。時隔四十年後重新讀父親的<綠島家書>,才首次理解創傷的來源以及對父親怨懟的抒發出口。
主持人廖振富表示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創傷,也是社會的集體創傷,不能冷漠以對。臺灣目前民主非憑空而得,須大家一起共同維護民主的果實。本次座談會政治受難者蔡寬裕、何江英、簡中生暨家屬等人,以及中興大學、靜宜大學、臺中科技大學多位老師聯袂出席新書座談會。
《烈焰.玫瑰》新書座談會第三場-花蓮場,預訂於二月份於東華大學舉辦,歡迎各地區朋友蒞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