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為紀念今年4月12日辭世之國寶音樂家郭芝苑,將於本(12)月25日假國家音樂廳舉行郭芝苑紀念音樂會,由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擔綱演出。
郭芝苑是苗栗苑裡人,他所創作的作品涵蓋流行歌、兒童歌曲、藝術歌曲、電影配樂、合唱曲、歌劇、室內樂、管絃樂曲等,是臺灣全方位的作曲家,也是臺灣以西式音樂曲式及記譜方法作曲的先鋒音樂家。
大眾耳熟能詳的臺語歌曲〈鯽仔魚要娶某〉、〈嬰仔睏〉、〈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或是鳳飛飛主唱的〈紅薔薇〉,都是他的作品。
歌謠的創作,是郭芝苑與作詞者共同完成,為社會留下足以傳世的時代之歌;然而他將更多心力,投注於為數眾多的管絃樂作品,不管是器樂、室內樂、交響樂,乃至大部頭的歌劇,都是足以傲人的傳世之作。
1955年,其譜下第一首臺灣人創作之管絃樂曲《交響變奏曲,臺灣土風為主題》,首度在臺灣首演;1973年,應省交團長史惟亮之邀入樂團研究部,專事臺灣音樂資料採集、作曲、編曲等工作;1974年則發表臺灣第一首鋼琴協奏曲《小協奏曲─為鋼琴及絃樂團》。
儘管近來年,郭芝苑作品演出與傳唱的機會增多了,但與作品的總量比較起來,仍有不足。1995年獲國家文藝獎肯定之《天人師》(釋迦傳)大型管絃樂,竟僅在臺灣演出過一次。
因此,國臺交在此次紀念音樂會,特別以整場管絃樂的演出,來呈現這位一代宗師的傲人成就。這場音樂會將由梶間聡夫指揮,葉綠娜、陳丘祐鋼琴演出。演出的曲目包括:兩首擷取臺灣元素的管弦樂曲:民歌與採茶舞、三首取自民間音樂作品〈劍舞、南管、鬧廳〉;兩首鋼琴協奏曲:《狂想曲─為鋼琴與管絃樂》(原住民的幻想)、《小協奏曲─為鋼琴及絃樂團》。下半場演出之交響組曲《天人師》(釋迦傳),以音樂描摹了佛祖一生。
郭芝苑曾說:「我的作曲就是我的地位。」,終其一生,懷抱著創怍的熱誠,為臺灣留下足以代代相傳的音樂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