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甲骨文學會一年一度會員聯展,自即日起至11月17日(星期日)止,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B展出「中華甲骨文學會2013年會員書畫展」。約有一百餘件書畫作品參展,皆是會友們的精心創作。歡迎喜愛書畫民眾,前來參觀。
中華甲骨文學會創立於中華民國79年,成立迄今,已屆滿24年。20餘年來,始終本著復興中華文化的任務,探求考釋甲骨文字的學術研究和推廣為目的。創會至今,學會發行甲骨文字著作40餘冊。學術研討會30餘次,開設「甲骨文書藝研習班」,免費教學,培訓新秀。在組織發展方面,在本島成立了高雄、彰化、臺北甲骨文學會,國外有多倫多、亞特蘭、約翰尼斯堡、普利多利亞、史瓦濟蘭里巴本、新加坡等甲骨文分會,並與韓國文化學術研討會結為姊妹會。
中華甲骨文學會理事長林東儀表示,學會創立的目的,在於復興中華文化,邀集志同道合者,除互相切磋外,對甲骨文藝術推廣,更是不遺餘力。
該會除了每年均舉辦一次會員及國際名家甲骨文書藝展外,並在臺北市、彰化市等地舉辦展出,受邀參加大陸安陽、南京、山東等城市及聯合國、美、南非、新加坡、韓國展出,廣受各界好評。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商代的文字,也是現今所存的我國最早而有系統的文字。最早發現於河南省安陽殷墟,迄今也不過百十年,後繼又在陜西岐山之周原等地出土者,骨片多達十六萬多片,單字有四千多個。自甲骨文之父─王懿榮以迄先賢沙孟海、劉鶚、唐蘭、孫詒讓、鄒夢禪、羅振玉、王國維、丁輔之、董作賓、郭沫若、陳家夢、于省吾、胡厚宜等研究考釋,隸定可釋單字已達二千多個,並發表了許多甲骨文字書法藝術創作,讓代表中國文字藝術的甲骨文,呈現不同姿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