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墩文化中心自10月5日起到10月23日止,在大墩藝廊(五)展出「山水光景—連瑞芬棉布水墨畫展 」。
「
時光的山水、流轉的自然」,中國繪畫的主題長久以來一直是以山水為大宗,藝術家面對山水,也轉化山水,形成一種文化內涵與精神的寄託。
畢業於法國凡爾賽美術學院,從事現代水墨創作逾十年的畫家連瑞芬,深入思索山水符碼及水墨本質,認為中國傳統書畫最重要的特色在於『水』的應用,以及『水性』文化的實踐與追求。水輕無形,持久摧堅,亦柔亦剛,充滿變化。相較於西方油畫媒介『油』的凝重,『水』的清靈與無拘更加自在灑脫。而「上善若水」、「滴水穿石」、「水清濯足」、「流形無常」,諸多譬喻在儒、道、佛典籍中多所可見,充分展現東方水性文化的思維。
基於這樣的的省思與體悟,畫家連瑞芬在從事水墨創作之初,便勇於嘗試多樣媒材與技法,不受囿於既有的規範,而要以個人的觀點及詮釋,來拓展水墨繪畫的新面貌。首先,她從繪畫素材來運用水,一方面讓水性的「柔」與「韌」在繪畫時發揮作用,產生表現力;另方面賦與『水』如同『時光』的作用,在畫面中扮演創造、變動的力量。
同時,選擇棉布為底材,經過特別處理後在布面上進行多層次的水洗、墨染、色疊、質塑,醞釀質地與肌理,讓畫面中的山或石或景物,產生各種視覺質感與形象。
畫家喜歡研讀宇宙生成的歷史,在見識過各式獨特質地的岩體之後,凝視眼外的自然天地中,產生對「時間質相」的觀想。連瑞芬的山水景物已不同於平常眼中所見,而是浸潤在時間長河裡,成為粼粼流光的映境。
留學歸國後發展至今將近十多種繪畫系列,均內涵不同的思考及實驗。<光陰帖>系列近似一幅幅的地質剖析圖,呈現山石層岩在時間嬗遞中的種種變貌,紋理堆累變化不曾重複,是時間的隱喻。
<時光流域>系列以「水」、「石」彼此消長,喻示無形的時間概念,同時想像「時光」這條無影長河,她所流經、浸潤、穿蝕、積沉、凝塑的宇宙大地,會是何等
瑰麗而多奇。
<歲時曆>以節氣為名,闡釋對四季的觀想;<山水變>系列運用半自動技法,大跨度的表現自然地貌的流變,再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光河之礫>以”類石塊”的方式呈現,層疊的造形及紋路,質地碎蝕或晶透,見證自然力量淬鍊的痕跡。
<若水柔剛>藉流水鑿石穿洞,表達對隱性力量的崇敬。 <逐光採石>結合文學書寫,訴說一章章關於宇宙洪荒的大地詩篇。<離垢地>語出佛家經典,畫面中佈陳時光掏洗的色石及留白的擬化空間,要講述一種東方哲學及清淨明悟的境界。
此次在大墩藝廊的展出是畫家的第八次個展,也是首次為台中做完整的展覽規劃,特地精選畫作約四十五件,具體呈現了畫家獨特的水墨觀點及人文見解。
歡迎藝術愛好及各界人士蒞臨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