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元節,全灣各地都有中元普度祭典,不過應該很多人都不知道,最早的供品是一種叫做麻糬尪仔的東西,後來慢慢演進到以捏麵人,做成各種動物造型,再到現在常見的罐頭餅乾,而在彰化,還有廟宇保留以捏麵人當供品這樣的傳統祭拜模式,讓民眾看了紛紛表示非常的有趣。
台中知名百年媽祖廟舉辦普度活動,各式各項供品非常豐富,總共有1200桌,廟方說,活動結束後,有將近900桌的食物都要捐給孤兒院兒童,除了祭拜好兄弟,普度也能做公益顯得更有意義。
另外,在彰化北斗鎮這間媽祖廟的供品更是特別,不但有羊還有豬,不過仔細看,擺滿30桌,它們全都是捏麵人。
其實普度用的供品,過去是用麻糬尪仔這種東西,以層來計算,一層要12桌,一桌要有9種供品,後來演化到捏麵人,做成各種動物造型,現代人為了求方便,才拜罐頭、洋酒和餅乾物品,不只如此,現在甚至連最熱門的憤怒鳥做成的捏麵人都有,讓民眾覺得非常新鮮。
多元化的社會,供品慢慢演進,不但實用、有趣還有意義,也讓俗稱鬼月的7月普度,不再那麼冷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