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2010年「孩子怕看病,家長意見調查」結果顯示,46%的孩子害怕看醫生,其中57%的孩子會有做噩夢或半夜驚醒的情況。看醫生時,97.2%孩子會哭鬧、抗拒。父母認為孩子害怕看病的原因,以「聯想到打針、吃藥的痛苦經驗」最多,其次依序為「對醫院、診所的環境感到陌生」、「過去看病時有不好的經驗」、「對穿白袍的醫護人員感到陌生或緊張」。
孩子怕看病的種種情形,提醒我們要照顧孩子在醫療過程中的心理和情緒,幫助孩子與家人適應與熟悉醫院的環境、做好治療的準備、對醫療程序有所了解。讓孩子擁有充滿「信心」、「安心」、「開心」、「愛心」、「耐心」的五心級醫療環境。
這一次我們將大人們習以為常的醫療過程,包括掛號、醫生問診、打針、包紮、吃藥等等內容,設計成「五心級兒童醫院」體驗活動,以及「鱷魚好好先生」兒童戲劇演出。讓孩子在看戲的過程以及遊戲活動中,快樂的體驗如何看病。現場的小朋友、家長、兒科醫師、衛生機關代表,大家如何實踐「五心」精神。
兒童醫療的困境正在愈演愈烈,在醫療環境和制度誘因獲得改善之前,推動兒童友善醫療的觀念和服務,能最快速轉變孩子與在醫療中的感受和處境。誠摯地邀情媒體朋友們蒞臨參與,共同關注台灣兒童的健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