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自從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提出「一萬小時法則」,許多人深信,只要投入一萬小時的專注練習,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然而,對維修職人夏瑞鴻來說,這條法則在維修領域卻顯得有些不符實況。
11年前,夏瑞鴻被調往大陸工廠的生產單位,由於工廠沒有專屬維修人員,機械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只能硬著頭皮向隔壁工廠的電工求助,這種對他人技術的依賴,讓他深刻體會到專業能力的重要性,從而燃起學習的決心。
自此,他彷彿踏入了一場無止盡的「技能闖關挑戰賽」,立志每年學習一項新技術。一開始,夏瑞鴻選擇了完全陌生的「工業配線」。
課堂上,夏瑞鴻常感如鴨子聽雷,但他並未退縮,反而激發出一股不服輸的毅力。在無數個白天工作、晚上苦練的日子後,終於拿下人生第一張技術士證照,後來又接連攻克焊接、車床、冷凍空調等技術,為自身的維修能力裝備更多「武器」。
10年間,從零基礎考取了11張技術士證照,成為獨當一面的維修職人。他坦言,日常維修保養對他而言已不再困難,但面對高精密度機器,仍需整合更多資源,依賴專業團隊協助。談及成就,夏瑞鴻謙虛地說:「外面比我厲害的人多得很呢!我還有很多要學的地方。」
現在,夏瑞鴻任職於專門生產鮪釣繩的「大方線索工業」。他的工作內容廣泛,包括機械、電機、冷凍空調技術、焊接與金屬加工,甚至自動化控制也有所涉獵。
維修工作涵蓋修理與保養兩大層面,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和充足的耐心,有時還需具備如福爾摩斯般的觀察力,從不起眼的細節中發現問題的蛛絲馬跡。有一次,夏瑞鴻注意到公司為了確保設備正常運行,每年例行更換電磁接觸器接點。這項做法看似合理,卻引起了他的疑問:「這真是必要的嗎?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想了解如何掌握底層邏輯,發揮絕佳觀察力?更多內容歡迎至沃克雜誌 www.worker-magazine.tw